您是否见过80岁的老人因为假牙不合适而只能喝粥度日?我的奶奶就是这样,直到在马鞍山博雅口腔安装了全口活动假牙后,她终于能大快朵颐了!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故事和技术支撑?
一、奶奶的"无牙困境":三年不敢啃苹果
记得去年春节,全家人围坐吃年夜饭时,奶奶面前的碗里只有一碗熬得稀烂的粥。她苦笑着解释:"这假牙戴着疼,吃东西总掉,还不如喝粥省事。"原来奶奶使用传统假牙已经三年多,牙槽骨萎缩导致假牙松动重,硬只能咬动煮烂的南瓜,连青菜都要剁成末。
更重的是,由于长期营养摄入不足,奶奶的健康检查报告显示轻度贫血。口腔医生告诉我们,传统假牙的咀嚼效率仅有天然牙的20%左右,而且随着牙槽骨持续吸收,假牙会越来越不贴合。看着奶奶日渐消瘦,我们决定带她去马鞍山博雅口腔寻求解决方案。
二、专業评估:为什么选择吸附性活动义齿
接诊的周主丨任用三维口腔扫描仪为奶奶做了齐全检查,结果显示:上颌牙槽骨吸收达2/3,下颌剩余骨高度不足8mm。这种情况如果做种植牙需要复杂的骨增量手术,考虑到奶奶78岁高龄和高血压病史,周主丨任建议选择生物功能性吸附义齿。
与传统假牙相比,这种义齿有三大突破:采用弹性树脂基托实现黏膜负压吸附;通过动态印模技术还原口腔运动状态;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确保咬合平衡。周主丨任拿着奶奶的牙模解释道:"就像吸盘原理,吃饭时肌肉运动反而会增强吸附力,稳定性比传统假牙提升3倍以上。"
三、更准制牙:四次复诊的全流程记录
前列次就诊:医生用特殊的硅橡胶印模材料取模,这个步骤花了40分钟。与传统藻酸盐取模不同,需要奶奶做各种表情动作,记录口腔运动时的黏膜形态变化。
第二次就诊:试戴蜡型义齿,医生让奶奶含着温软的蜡块做咀嚼动作,在口腔内直接雕刻咬合面。我注意到医生特别关注奶奶说话时的唇部支撑度,调整了前牙的倾斜角度。
第三次就诊:试戴树脂雏形,医生用咬合纸反复测试各个牙尖的接触点。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——医生让奶奶含着一片蓝色的检测膜咀嚼饼干,通过染色情况调整受力点。
第四次就诊:终佩戴时,医生用了2小时进行微调。不仅测试了啃苹果、嚼牛肉等动作,还教奶奶掌握了"闭口吞咽法"等使用技巧,并叮嘱前两周每天佩戴不超过8小时循序渐进适应。
四、惊喜蜕变:从流食到脆骨的神奇转变
佩戴首周奶奶还有些不适应,总感觉嘴里有异物感。但到排名靠前0天时,她突然兴奋地告诉我们:"今天吃了三块红烧排骨!"两个月后的复查显示,奶奶体重增加了3公斤,血色素指标也恢复正常。
现在奶奶爱炫耀的就是她的"新牙本领":能嗑瓜子、嚼脆藕,甚至敢尝试啃玉米。上周家庭聚会时,她一个人吃了两只酱鸭翅,还得意地说:"这假牙比年轻时真牙还管用,啃骨头都不带晃的!"邻居们看到奶奶的变化,已经有三位老人跟着去做了同款义齿。
五、技术解析:吸附义齿的三大核心优势
1. 动态吸附系统:基托边缘采用0.8mm的弹性延展区,在口腔运动时会产生类似活塞的负压效应。临床数据显示其垂直向固位力达到3.2N,是传统假牙的2.5倍。
2. 仿生咬合设计:通过T-Scan咬合分析系统,使假牙在咀嚼时能自动寻找很不错受力点。奶奶的咀嚼效率测试显示达到天然牙的65%,远超传统义齿的30%。
3. 黏膜保护技术:基托材料含有亲水性聚合物,能形成保护性水膜。奶奶使用半年来的口腔检查显示,黏膜完好率完全,没有出现常见的义齿性口炎。
六、护理经验:我们家的假牙保养秘籍
根据医生的指导,我们为奶奶制定了科学的护理方案:每天用义齿清洁片浸泡15分钟,每周用超声波清洗仪深度清洁;存放时一定要用湿润的专用容器;每餐后用冲牙器清理基托下的食物残渣。
特别要提醒的是,吸附义齿确实不能用力咬合复位!奶奶有次习惯性用牙咬假牙,导致基托出现细微裂纹。后来医生教我们用双手同时按压的技巧,既靠谱又有效。
从喝粥度日到美食自由,一副好的全口假牙改变的不仅是奶奶的饮食习惯,更是晚年生活质量。如果您家老人也在为假牙烦恼,不妨带他们到专業机构评估,或许下一个"重获美食自由"的故事就发生在您家!

评价(已有0人点评)